在分析了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后,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是 如何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的。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在芦溪冲破敌人的伏击后,进人 了莲花县境。中午时分,部队到达高滩村,并收集了被打散的部分队 伍。毛泽东即时向部队作了简要的讲话,号召指战员们要经得起失败 的考验,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尔后,部队进抵高滩村宿营。中 共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甘明山、贺国庆等闻讯,立即赶到高滩村。晚 上,毛泽东不顾鞍马劳顿,召开调 会听取甘明山、贺国庆等关于莲 花、永新一带敌情及地势的汇报。
莲花,地处赣西,属罗霄山脉中段的山地丘陵区,东南与江西永 新、宁冈接壤,西南与湖南茶陵、攸县相连。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 年,莲花就有了党的组织,党的负责人是朱绳武、朱亦岳、陈竞进。当 时,莲花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各地都成立了工会、农会,并建立了莲 花农民自卫军,有枪60支。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到处抓捕共产党 员和革命群众,血雨腥风遍布城乡。为保存实力,农民自卫军被逼退 人上西区“打埋伏”。1927年7月,朱绳武被敌人杀害。随后,莲花大 土豪李成荫用金钱收买永新等地的地方武装,又到上西来追杀农民自 卫军。9月18日,农民自卫军得知县城反动武装已撤离,当即由陈竞 进、贺国庆率领自卫军和群众800余人攻打县城。未料人城后,农民 群众不懂军纪,高声呼叫,被敌人发现,遭到路过的两连敌正规部队袭 击。农民自卫军牺牲70余人,被捕90余人。“九一八”扑城失利后, 反动派变本加厉,到处追剿革命同志,逼缴枪支。结果,枪支损失59 支,仅贺国庆保存了一支枪。
毛泽东听了汇报,义愤填膺。为了营救革命同志,毛泽东决定攻 打莲花县城,并立即召集军中干部进行具体部署。
26日清晨,工农革命军在甘家村召开军民大会,枪决了几个从萍 乡抓来的豪绅,鼓舞了群众的斗志。随后,军民冒雨向莲花县城发起 进攻。当时,城内没有国民党正规军,只有李成荫的保安队。不到半 小时即攻克莲花县城。这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退 兵后夺下的第一个县城。随即,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和伪县长公署,活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官,砸开了监狱,解救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 命群众,并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莲花县的革命群众欢欣 鼓舞,奔走相告:“莲花来了革命军!”
在莲花,工农革命军与中共江西省委取得了联系。秋收起义爆发 前,中共江西省委就非常注意工农革命军这支武装的情况,派出了一 个交通员,来到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铜鼓进行联络。三团党组织 也派出了当时在团部秘书处任文书的宋任穷,与江西省委交通员“去 江西省委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当宋任穷他们走后不久,秋收起义就爆发了。
据宋任穷1974年10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谈话时回忆:“我走 了以后,毛委员来到了铜鼓,领导部队举行秋收起义。因此,文家市会 师我未能参加。江西省委派来的那个交通员,年纪比我大一些,有20 多岁。南昌暴动后,敌人的白色恐怖很严重,他是搞秘密工作的,我不 便问他的名字。我们一起到了南昌市,省委机关设在市内一个小巷子 里面。在那里我见到了省委书记汪泽楷、刘士奇(湖南人,光头,后在 赣西当了特委书记,还到了鄂豫皖)。汪泽楷看了我带去的信,他回 了一封信,是用药水写的,不知写的什么内容。他只口头对我讲:‘你 们在莲花县一带行动。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其他的 事,信上都写了。’”
宋任穷在莲花的陈家坊追上了向南转移的秋收起义部队。当晚, 把信交给了毛泽东。此时,正是芦溪遭敌伏击、冲破敌人的尾追之后。
江西省委带给毛泽东的这封信,是一个十分重要、可靠的信息。 这封信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决策性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信中再次提到了宁冈,指出:“宁冈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宁冈的情况,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上曾听王兴亚讲过,已有初步的了解。如今,江西省委进一步明确提出,“宁冈有我 们党的武装”,这对毛泽东引兵井冈和工农革命军后来在宁冈茅坪安 家,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无疑楚有重大影响的。
第二,毛泽东在高滩听取甘明山、贺国庆的汇报时,根据江西 委 的信函内容,又一次对宁冈、永新一带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调齑,对于 部队的行动方向心中有底了。
第三,9月26日,工农革命军打下莲花县城后,毛泽东在县城的 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上听取了朱亦岳等人的 汇报,根据江西省委信中的嘱咐,再一次询问了永新、宁冈等地的情 况,并和莲花县的同志一起研究了部队的行军路线,随即作出了“引 兵井冈”的决策。
由此可见,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时,毛泽东对湘赣边井冈山地 势和袁、王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秋收起义的失利,造成了退兵 “上山”的必然趋势;至此,中共江西省委的信嘱, 始坚定了毛泽东 引兵井冈的决心和信心。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在芦溪冲破敌人的伏击后,进人 了莲花县境。中午时分,部队到达高滩村,并收集了被打散的部分队 伍。毛泽东即时向部队作了简要的讲话,号召指战员们要经得起失败 的考验,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尔后,部队进抵高滩村宿营。中 共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甘明山、贺国庆等闻讯,立即赶到高滩村。晚 上,毛泽东不顾鞍马劳顿,召开调 会听取甘明山、贺国庆等关于莲 花、永新一带敌情及地势的汇报。
莲花,地处赣西,属罗霄山脉中段的山地丘陵区,东南与江西永 新、宁冈接壤,西南与湖南茶陵、攸县相连。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 年,莲花就有了党的组织,党的负责人是朱绳武、朱亦岳、陈竞进。当 时,莲花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各地都成立了工会、农会,并建立了莲 花农民自卫军,有枪60支。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到处抓捕共产党 员和革命群众,血雨腥风遍布城乡。为保存实力,农民自卫军被逼退 人上西区“打埋伏”。1927年7月,朱绳武被敌人杀害。随后,莲花大 土豪李成荫用金钱收买永新等地的地方武装,又到上西来追杀农民自 卫军。9月18日,农民自卫军得知县城反动武装已撤离,当即由陈竞 进、贺国庆率领自卫军和群众800余人攻打县城。未料人城后,农民 群众不懂军纪,高声呼叫,被敌人发现,遭到路过的两连敌正规部队袭 击。农民自卫军牺牲70余人,被捕90余人。“九一八”扑城失利后, 反动派变本加厉,到处追剿革命同志,逼缴枪支。结果,枪支损失59 支,仅贺国庆保存了一支枪。
毛泽东听了汇报,义愤填膺。为了营救革命同志,毛泽东决定攻 打莲花县城,并立即召集军中干部进行具体部署。
26日清晨,工农革命军在甘家村召开军民大会,枪决了几个从萍 乡抓来的豪绅,鼓舞了群众的斗志。随后,军民冒雨向莲花县城发起 进攻。当时,城内没有国民党正规军,只有李成荫的保安队。不到半 小时即攻克莲花县城。这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退 兵后夺下的第一个县城。随即,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和伪县长公署,活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官,砸开了监狱,解救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 命群众,并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莲花县的革命群众欢欣 鼓舞,奔走相告:“莲花来了革命军!”
在莲花,工农革命军与中共江西省委取得了联系。秋收起义爆发 前,中共江西省委就非常注意工农革命军这支武装的情况,派出了一 个交通员,来到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铜鼓进行联络。三团党组织 也派出了当时在团部秘书处任文书的宋任穷,与江西省委交通员“去 江西省委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当宋任穷他们走后不久,秋收起义就爆发了。
据宋任穷1974年10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谈话时回忆:“我走 了以后,毛委员来到了铜鼓,领导部队举行秋收起义。因此,文家市会 师我未能参加。江西省委派来的那个交通员,年纪比我大一些,有20 多岁。南昌暴动后,敌人的白色恐怖很严重,他是搞秘密工作的,我不 便问他的名字。我们一起到了南昌市,省委机关设在市内一个小巷子 里面。在那里我见到了省委书记汪泽楷、刘士奇(湖南人,光头,后在 赣西当了特委书记,还到了鄂豫皖)。汪泽楷看了我带去的信,他回 了一封信,是用药水写的,不知写的什么内容。他只口头对我讲:‘你 们在莲花县一带行动。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其他的 事,信上都写了。’”
宋任穷在莲花的陈家坊追上了向南转移的秋收起义部队。当晚, 把信交给了毛泽东。此时,正是芦溪遭敌伏击、冲破敌人的尾追之后。
江西省委带给毛泽东的这封信,是一个十分重要、可靠的信息。 这封信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决策性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信中再次提到了宁冈,指出:“宁冈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宁冈的情况,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上曾听王兴亚讲过,已有初步的了解。如今,江西省委进一步明确提出,“宁冈有我 们党的武装”,这对毛泽东引兵井冈和工农革命军后来在宁冈茅坪安 家,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无疑楚有重大影响的。
第二,毛泽东在高滩听取甘明山、贺国庆的汇报时,根据江西 委 的信函内容,又一次对宁冈、永新一带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调齑,对于 部队的行动方向心中有底了。
第三,9月26日,工农革命军打下莲花县城后,毛泽东在县城的 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上听取了朱亦岳等人的 汇报,根据江西省委信中的嘱咐,再一次询问了永新、宁冈等地的情 况,并和莲花县的同志一起研究了部队的行军路线,随即作出了“引 兵井冈”的决策。
由此可见,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时,毛泽东对湘赣边井冈山地 势和袁、王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秋收起义的失利,造成了退兵 “上山”的必然趋势;至此,中共江西省委的信嘱, 始坚定了毛泽东 引兵井冈的决心和信心。